
虛擬電廠的概念
虛擬電廠(Virtual Power Plants, VPP)是實現智能電網的重要技術之一。它是指通過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統將電網中分散安裝的清潔能源、可控負荷和儲能系統合并作為一個“特別的電廠”參與電網運行,從而很好地協調智能電網與分布式能源之間的矛盾,充分挖掘分布式能源為電網和用戶所帶來的價值和效益。實際上,在更廣義的概念中,虛擬電廠是基于互聯網的能源高度聚合,以及以此為基礎而可拓展出的多樣化的衍生服務,其核心是“聚合”和“通信”。將資源進行聚合,最終目的還是要將接入的資源參與電網互動,互動內容包括需求響應、輔助服務、電力現貨交易等等。在歐洲,虛擬電廠也可以叫做電網聚合商(aggregator),在市場參與者中,電網聚合商負責把分布式的小型發電設備(新能源)的控制權集中成為一個池,達到參與電力市場的最低門檻,相當于代理商的角色。 
依據外圍條件的不同,一般把虛擬電廠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:邀約型階段。這是在沒有電力市場的情況下,由政府部門或調度機構牽頭組織,各個聚合商參與,共同完成邀約、響應和激勵流程。第二階段:市場型階段。這是在電能量現貨市場、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市場建成后,虛擬電廠聚合商以類似于實體電廠的模式,分別參與這些市場獲得收益。在這個階段,也會同時存在邀約型模式,其邀約發出的主體是系統運行機構。第三階段:自由調度型虛擬電廠。也可稱之為“虛擬電力系統”,其中既包含可調負荷、儲能負荷、儲能和分布式能源等基礎資源,也包含由這些基礎資源整合而成的微電網、局域能源互聯網。三、虛擬電廠在智能電網中的作用
虛擬電廠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,隨著國家對清潔能源和新興技術的大力推動,虛擬電廠將成為智能電網和全球能源互聯網中重要的能源聚合形式,近兩年,應用試點工程已經逐步開展開來。具體的發展前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1.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式電源的互補性減少出力的不確定性。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。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以及不可預測性,但不同能源之間可以優勢互補。比如光伏在夜間的出力空缺,可以由風電補充。
2. 虛擬電廠對于推進和完善電力市場體制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。當下電力系統的一個熱點是電改,重中之重就是電力市場的建力。虛擬電廠可以聚合分布式能源參與電力市場的運營,可以參與日前市場、實時市場、輔助服務市場等。同時,虛擬電廠高效、精確的控制方式,可以充分利用各分布式能源的運行參數、邊際成本等信息,結合市場情報,制定發電計劃,整體上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優化。電力行業一直被冠以保守的標簽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體系太龐大,而且關系國計民生,任何措施的施行都是慎之又慎,所以整體的變化還是緩慢的。而且,像諸如大數據等新技術,雖然電網有很龐大的海量數據,但很少能整合起來。虛擬電廠強大的通訊系統,會在實現通信功能之余,發揮出更多附加價值。當前,我國的電力供應規模已經達到相當水平,如果把困擾著我們的“電荒”問題完全歸結為發電規模,顯然是不合適的。高耗能一直是我國經濟生活中一個嚴峻的問題。虛擬電廠對于能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,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節能的效果,可以有效應對能源短缺與清潔發展的問題。
(來源-智見能源)